Shifting Standards: 转移标准

转载

[返回]


注:转移标准法,有时也叫标准污染法(standards pullution),是微软对付新生事物的另一不正当竞争手段。“拥抱并扩展”(hug and extend)也是相同的意思。 其核心思想就是把简单的标准复杂化,并借助自己的强势推开,使其成为事实,进而达到技术和市场的垄断地位。 当日红极一时的Java,就是因此招而败下阵来,成为落日黄花。



Shifting Standards: 转移标准

November 1998

转移标准: 定义
转移标准是由"移箱子"而来, 也就是尽可能把越多的标准从门前拿走, 越快越好.


摘要


操作系统大战尚未结束, 而且最后一次的作战行动看来瞄准在"标准"上面. 技术整合人员都很注意使用"独占标准"在公司运作上的危害, 因此新的手段是有组织性的产生又多又复杂的"开放标准", 而使得不是全部的人都有办法支持. 透过不同的客户基础, 使用不同而多样化的"开放标准", 系统软件制造商可以保有他们既有的市场基础. 这对制造商是好消息, 但可把技术整合人员搞得头大了. 他们发现自己陷身于未接受的标准的苦狱中, 有着一大堆的交互操作问题, 而标准的多样化却又是根本不需要. 他们也面对着更复杂的系统要管理. 本文件强调出这个战略, 及如何与之相处.

开放原始码开发模式的成功不断地增长, 及持续上扬开发的系统诸如Linux及FreeBSD, 在法人团体计算环境(corporate computing environment)中, 已经对系统软件制造商造成很严重的问题, 他们宁可依恋过去老式的封闭原始码及独占方式. 许多的FUD都开始对准开放原始码软件(OSS), 而且许多的这些都是很恶劣的疯言疯语, 从其格调与强硬程度看来是蓄意行销导向的FUD活动.

这些FUD无的放失, 重点是系统软件及决策者都是身经百战的专业, 老早就学会如何去评估现实. 这使得这些不求上进的系统软件制造商, 转移到第二防御线上, 即"标准". 最不吉利的指针, 就是最近由微软内部所泄漏的"万圣节文件". 虽然该文件是非正式的, 微软观察家表示它与微软格调一致, 并且建议, 即便是假的, 它也对目前微软心态表达的淋漓尽致. 该文直接地引用利用(或滥用)"开放标准"做为工具, 以协助保有虚假的独占方法及市场垄断.

标准制造的积极份子已经变成软件行销的基本工具了. 在许多工业中, 存在着David及Goliath局面(David是神话中的侏儒, Goliath则为巨人), 即大公司对新的点子反应不及, 或是小公司运气好, 刚好有产品在正确的时间命中目标. 有些工业, 如汽车工业及保护性货物, 已经建立起保护机制; 在产品制造设备及发行支持脉络上需要投下大量投资, 因此起步需要许多年才能够威胁到前驱者. 软件工业刚好完全相反, 小公司可以一夜致富, 而网际网络可以使得国际销售在一个站上, 同时贩卖, 发行并支持, 并使人力扩展到无时无地.

'Goliath'的进退两难之处在于如何投资他们的大饼, 并且使得'David'无法进入. 最明显的选择, 也是最常用却没有成功过的, 就是投注大堆头的软件工程师到产品上, 加一大堆特色及工具, 使得竞争者的产品比较看起像是缩水版. 利用计算机杂志加油添醋一番, 利用不象样的列表比较. 但这技俩也仅能到此为止. 好的软件像小型车参与赛车一样, 大卡车赶不上, 而且就好象法拉利的机能再怎么样加也还是有上限, 因此, 多少功能就会限制程序员的数量. 弄得太过火, 您就会拿到膨胀的软件, 相同的程序代码在一个程序中出现多次, 许多人在写, 并写将它推向不同的方向(常在软件公司中见到的乱象). 这样的程序增长软件的大小, 大方向却抓不出来, 而臭虫四处乱爬. 新发明变成问题的来源, 而技术支持发现他们需要更频繁地发行"小升级", 及发行"CDROM", 因为臭虫太多, 档案太大以致于无法由网络上下载.

有趣地, 并非因为太多的程序员而产生的问题, 而是他们加了太多不必要的功能. 开放原始码软件向来闻名以短小精憾及比其竞争者更高度的可依赖性, 而且把鼻子伸进这些程序代码中闻的设计师, 数量更是压倒性的可怕, 其中的差别是开放原始码的模式, 大部份的设计师都很关注有限程度功能的微调及有效而可信的方法, 而不是加一大堆的东西进去来产生新的问题. 大部份时候, 他们只是修一修一些程序执行时恼人的问题.

更干净而成功地消耗开发资源的方式, 已经运用在独占标准上. 软件工业持续地扩展它们的范围及使用已多年, 一旦一个新元素加入系统中, 新方法必须加入以允许交互操作. 'Goliath'们可以提供整套配备, 而'David'们只能提供部份套件. 因此如果Goliath把产品内容转向封闭独占的技术, David只好进行反向工程来解开协议, 以便在市场上继续存活. 这样的反向工程噬食大量资源, 并且通常演化出神秘的新种臭虫 (而且通常可被对手用于FUD战略). 封闭独占标准塞满了整个80年代, 有些到今天还常见; 不过大部份都消失了. 封闭标准的问题是它也影响到特有或定制软件之间的交互操作, 有大量公司运作需要依靠它. 巨人们对特有市场不感兴趣, 他们对于大量销售的标准产品比较适应, 因此虽然问题可能部份由支持厂商解决, 但该Goliath产品对使用者来说是不足的. 这种对于独占标准的敬谢不恭是精明的. 就算最天真的消费者也看得出这样的方式只会使自己受限于提供厂商, 对消费者来说, 他们除了头痛以外, 什么都没有买到, 而且感觉很差.

巨人们很快地察觉到实在没有必要把标准封闭起来, 反正他们本来就是独占的. 于是当他们发展新产品时, 他们会同时开发新标准来跟上, 而产品释出时会同时发布规格, 并说该产品是以开放文件标准来生产的. 当然了, 他们比'David'们来得早开始, 因此有利得多, 但更重要的是, 这些标准都非常的深, 并且倾向他们自己的产品架构, 使得新的功能极难加入. 为了要适时取得产品进入市场, 'David'们被迫要使用由巨人们所提供的开发工具, 产品被设计成导引'David'们需要生产外加功能, 而不影响巨人们的产品. 于是'David'们便成功地被赶出市场外缘食小饼.

因此这种"开放但独占"的标准解决了特有/定制的问题, 但依然在技巧上是露骨的锁住消费者. 现代的公司非常地依赖技术整合的平稳运作, 向上面所述的被锁入的状况, 是大家都尽可能避免的事. 有时您需要决定什么是个开放标准. 虽然许多生产者公开他们的规格, 消费者必须要要求的更多. 网际网络的成功完全有赖于开放标准, 标准是由中立或平衡者来制作, 决策过程完全透明, 而贡献是由有实在东西的人来做的. 网际网络证明这一套行得通, 而软件消费者要求像这样的开放标准运行各处. 直到最近, 公司局域网络的服务公司都还是用独占协议, 现在各公司都在找可在家中及各方都可交互操作的"intra nets". 但公司要求的更多, 他们在找在系统各层次都有相等程度的开放. 许多公司也都不断地找上开放原始码软件, 做为确保可以解决终极问题的方式. 开放原始码软件, 其本质倾向于完全的开放标准, 透过独有的技巧来保持"向后兼容性". 这一新潮流, 取真正的开放, 用来挖掘通往保守的巨人最后一道防线的地道; 可以说许多的巨人们都投降, 转入开放原始码模式, 并提供较佳的服务, 因而造就制造商及消费者的双赢局面.

但有些巨人们决定继续战斗, 特别是那些明显地在某些市场上垄断的. 新计巧是采纳真正的开放标准, 但征服掉整个标准运作机制. 'David'标准席上出现, 犹如贵族的恩惠一般, 作为巨人们的发言人, 并且被巨人们授以沟通技巧"特训". "巨人会员"可被一群分析师或技术作家选上, 并送上发言席上, 带着一大本事前准备好的规格书. 'David'的角色很快就受到一堆粗暴的提案所限(而巨人们有一套"随时撤退"的策略), 最后的结果便是标准向巨人的一方全面倒. 另一个重点就是标准尽可能弄得越大越复杂越好.

这会保持标准走向"正确"的方向, 但单是这样是不够的. 另一个软件工业的重点是要用许多个标准来组成实体. 许多标准是由特殊工业群所制作的, 而且经常他们的范围会重复, 他们会互相竞争一阵子, 然后不是其中之一放弃就是相互合并. 在标准群中, 巨人的出现立刻给了可信度, 而巨人们都有办法提供许多资源, 赞助商, 并使竞争面大伏加速. 他们能做与竞争群相同的工作, 在任一方面来说. 而最后的结果就是高度冲突的标准. 巨人们有资源来允诺所有标准, 并使他门尽可能地复杂, 而导致'David'们必须选择胜利者, 即使如此还要常要遵守极度复杂的规格. 当尘埃落定, 只有一项标准会成为"赢家", 而此时许多'David'们也同时收摊, 因为他们无力下注. 运气好的会选对后台, 然而, 双手却被超级繁琐的规格所绑住.

再搞复杂一点, 巨人们还会弄一些有注册专利的点子进去. 于是有人就说, 开放归开放, 只有看得时候才是, 等大家都采用就开始收取费用了.

转移标准不只是大公司防小公司的工具, 它们也是重要的收入, 因为新标准代表新软件. 大制造厂商可以赶快从库存中丢掉旧产品, 然后面对新标准搞新软件, 而且找到借口经常地叫客户升级到新的产品上, 以保持可交互操作性. 公司的计算部门经常发现他们需要升级整个部门, 因为旧的套件已经无法取得了, 虽然整个新套件并不会增加生产力, 也还是得做. 那么计算部门何苦庸人自扰呢? 他们可以干脆跟着巨人, 最后结果反正巨人们会担. 缺点是这样会导致不断地需要升级程序. 许多用户实际上对现有系统非常满意, 现有系统已能满足要求. 采用新标准用来强迫不断的升级. 升级到新版本通常不会增加生产力, 事实上, 反而有伤害, 会损及原有系统完整性. 再者新系统会有新问题产生, 打破原有的协调. 使用者需要转换到新环境, 技术人员需要重新训练, 而且经常没办法把现有资料用到新系统上. 而且新软件通常要求硬件升级, 稳定, 可信的设备被提早丢到垃圾桶. 如果这一切确保公司不被丢到苦狱中, 那还可接受, 但事实上这一点却无法达到.

巨人们可以承诺任何标准以获取胜利, 然而以胜利者出头, 他们必须要舍去次要的, 并使用可以使它们已经很膨胀的套件可进入. 他们会提供移殖路线, 但可没有必要简单化. SS战略确保"巨人客户"采纳胜利者. SS战略的关键是频率要频繁, 标准要复杂, 达到极致, 可以使开放标准成为梦靥, 而导致回采用独占标准. 在解除了被单一支持厂的威胁后, 大家发现陷入了"升级"问题, 无止尽地耗时升级, 及人员重新训练.

当然了, 在对抗SS战略时, 最大的一场战争发生在开发阶段, 在标准制定会议上, 但消费者依然可以做一些事来保护自己. 第一线便是"拒绝改变". 当系统越是符合使用者需求时, 升级对现有状态的帮助就越小. 呆瓜才跑连天使都不敢踩的路.

软件套件要以符合标准的基础来凭估, 能够看看是否有相似的标准是更好了. 公司级消费者应当购买标准化产品, 并且要看是否软件与需求一致. 在采用前, 应当先等标准尘埃落定, 并确认该产品有一定量的软件制造商支持. 厌倦了独占功能, 检查该套件是否可以设定成不用那些独占功能. 此外, 要检查是否"向后兼容". 可以读入旧资料是不够的, 而是要旧资料可以在新软件运作. 如果新的外加功能不被旧软件支持, 必须要可用向后向容的模式, 如此新系统可继续在旧环境中工作, 一直到因为自然原因设备淘汰.

但或许最好的保证是公司级使用者持续观望开放原始码的动作, 就算没有打算运用这些软件. 如果一个标准是好用的, 而且足够开放使大家都采用, 那么开放原始码就会跟进, 如果两个竞争的标准在一起, 好的一个会流行. 在开放原始码系统界, 对独占方式一点都没有兴趣, 而且就有如达尔文自然选择一样. 外加, 如果该标准被开放原始码所采用, 这确保了该标准不会流于仅有"开放"之名, 没有开放之实.

透过对升级抱保守态度, 仅接受已有许多厂商支持的新标准 (特别是开放原始码套件是比较理想的), 如此可将改变的冲击减到最小, 并且保有多重开放的选择.

译注: MS最近发起一连串的Standard Pollution的动作, 有多项的作用, 业界应当要特别注意其中的一些小手段. 绝大多数的人应当无力反应 (老实说, 除了抵制以外, 您还能如何? 幸好抵制是最佳的手段), 但多少看看"表演", 也好往后少上当.



--------------------------------------------------------------------------------

Written by Roger Irwin, 1998. Comments etc. to irwin@mail.com
翻译: Brian Lin, foxman@okstation.com
--------------------------------------------------------------------------------


[返回]